close

 

年初還在百名外的昀儒,十二月的世界排名已上達二十八位,如果明年持續這樣的表現,大概不久就能在《桌球王國》看到他的專篇介紹,不過已經有日本網友為他製作了一段短片~

 

 

(以下是閒人的不負責任翻譯......)

 

被稱為「台灣的張本」的天才---林昀儒。這位台灣的高中生在青奧會和張本(智和)進行了一場三比四的激戰,還戰勝過奧恰洛夫、方博和王楚欽,一下子成為名氣大增的選手。現在就來介紹林昀儒那充分展現優秀球感的打法特點。

 

林昀儒的強項之一---檯內技術篇

手感相當好,能用看似擺短的動作做出劈長

不遜於張本(智和)的擰球以及檯內反手拉衝

第三板的回擺落點依舊十分巧妙,接著第五板順勢連結到自己擅長的反手位,經常看他使用這樣的套路

 

林昀儒的強項之二---正手篇

對方搶先上手之後的正手快帶相當精準,這幾場比賽看下來覺得幾乎沒有失誤

對拉也相當流暢,利用下盤的重心轉換和腰部的轉動準確回擊來球

 

林昀儒的強項之三---反手篇

除了下意識的擋球之外,整體的動作幅度比較小,但是給球的撞擊很紮實,因此球速很快

相持的最後階段打出的反手擊球看似配合對方的節奏,接著以極快的球速快帶回去

這種以反手為主的打法類型,說是林昀儒的球路核心也不為過。雖然和張本(智和)選手有些類似,但是以反手為主的感覺更明顯

身型還很細瘦,但是體幹很紮實,因此身體重心不會亂偏

力量還有點不足,但是充分具備能夠彌補這項缺點的手感

 

 

林昀儒如果從這裡持續成長,實力會很可怕:

像森薗(政崇)和陳建安那樣充分使用上半身彈性的正手擊球(他正手的動作結構很漂亮,但是對世界級的對手而言,質量似乎還太輕)

檯內技術和反手的能力很強,前面剪輯的一些失分畫面多半集中在正手;接發球之後的套路銜接是他的強項,希望再加入決定性的殺板

如果光看他的打法,似乎比較偏向丹羽(孝希)和波爾那種借力使力的「技術流」類型。

 

(對戰紀錄表)

三比一戰勝過青奧冠軍王楚欽

和其它選手的對戰方面,四比零贏過Truls Moregard、三比四負於Jha Kanak(在世青賽以三比二贏過)、四比二贏過Kristian Karlsson、一比四負於張繼科、四比二勝趙勝敏     

(END)

 

 

大致同意這位網友的觀察,不過最後拿森薗的正手當範例......有點怪怪的,姑且看之吧。如果用上面提到的三個強項來檢視,多數台灣選手之所以無法更上一層樓,多半是缺了第一和第三項,尤其是檯內技巧,這也說明昀儒為何能屢屢戰勝比他高壯的對手。擰拉固然是昀儒最常被注意的特點,但其實他的擺短、劈長或挑打的時機和品質也都相當到位,多樣而細緻的檯內技術除了能控制對手的蠻力,也為後續的進攻創造更多機會,否則以他的身材條件,只拚進攻肯定沒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翻閱這篇舊文,光陰確如白駒過隙,倏忽六年矣,那個身高不到一五零的小不點,如今已是一百七十三公分的英颯少年,唯一不變的是臨陣對敵時的一臉淡定(笑)。這幾年為了追比賽走南闖北,個人的關心與支持固然微不足道,只慶幸有此機會見證一個好苗子往頂尖的層級邁進。從去年開始,外國媒體給了張本智和一個新封號Wonderkid(奇跡小子),其實換個角度看,昀儒何嘗不是另一個Wonderkid?雖然不像張本在每個年齡段都能逼出個人能力的極限值,訓練過程也走過一些彎路,但始終以自己的步調持續成長,如果考慮雙方在訓練資源上的差距,這一年多的進步幅度其實已經超乎預期了。時序即將邁入2019年,台灣的奇跡小子還能將自身的表現提升到甚麼程度?或許就像那位日本網友下的標題---「未知數」,但正因為未知,所以更期待。

 

 

 

 

沸騰的夜在跳動 跟著搖滾的節奏 

敲打的歲月在你和我 嘹亮的歌聲在風中

用感覺擦亮你我期待的臉龐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

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

用所有熱情換回時間 讓年輕的夢沒有終點

 

這一刻我將遠走 愛是我唯一所有

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 年輕的我不再回頭

用感覺擦亮你我期待的臉龐 用心靈溫暖黑夜孤獨的淚光

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恆 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

向浩瀚星空許下諾言 讓年輕的心永不改變

 

 


 

史上最年輕的總決賽男單冠軍出爐,日本的Wonderkid又發威了~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恭賀小張本之餘,還是想談談他的正手,去年那種全面無死角的印象從今年下半季出現一些破口,越來越多對手開始盯著他的正手打,也確實收到一定的成效,大致看來就是正手相持的連續性有問題,第一板起下旋的質量還算高,對拉兩三板後就有點發不出力或跟不到球,退檯後的問題更明顯。推測原因有二,首先是個子長高了,原本的動作結構需要重新調整,但尚未調整到穩定狀態。此外,小時候為了加快擊球節奏,正手的第一選擇通常是快帶或「貼」回去,現在想增加弧圈球的比例,但是原本的意識無法馬上改過來,出手的選擇會有點混亂。從總決賽的影片看來,張本已經較注意保護正手位,只要占得住近檯,對手想打穿這個漏洞還是不容易,但是動作結構似乎改變不大,應是改造尚未完成,持續觀察。

 

 


 

 

2018年世青賽~

 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E_SnrnfyUU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PEsC6OAO5g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ryx4BBxZn8

日本隊的擰拉使用率高於中國隊,但是其餘的檯內技術比較普通,正手接發球的能力相對弱一些,前三板並未佔到太多便宜,進入相持階段後,雙方的硬實力差距就更明顯了。在賽後採訪中,日本男隊總教練田勢邦史提到這一批日本選手的擰拉都不錯,但是過度依賴擰拉反而讓接發球的思路陷於僵化,很多應該用正手處理的短球都沒接好,例如正手擺短的能力不佳,是需要再加強的部分。關於田勢教練的觀點,可以用昀儒或張本做對照組,一樣是擰拉高手,他們正手位的檯內控制能力明顯高一個檔次。

 

 

 

決賽的勝負也和接發球有關,宇田一直受制於徐海東的逆側旋發球,旋轉的判斷不太清楚,正手接發出現大量失誤,最後只能用擰拉來賭一把,接發手法一旦被限制住,對手就比較容易設定針對性的回球落點和線路,整體局面就陷入被動了。

部份日本網友偶爾會拿宇田跟張本相提並論,認為宇田是另一個被忽略的「神童」,平心而論,宇田的發球好、擅長擰拉、前三板的搶攻意識強,這幾點和張本有幾分相似,但也有明顯不及之處。除了前面提到的正手接發球,宇田的攻防轉換能力也較弱,自己進攻很主動,一旦落了後手就很被動;另外,宇田的進攻穩定性不足,尤其正手的無謂失誤偏多,一部分是因為過度搶快,發力的時機選擇不太合理,另一部分是發力的時候習慣退檯,上半身經常下意識地往後仰,有時則是重心往下「坐」,連帶影響擊球質量和穩定性。

 

 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zyL7nuJphI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pWTz-rnCO0

黎昕陽最近幾個月的反手使用率提高了,雖然還不足以做為穩定的得分點,至少在相持中不像以前那麼虛,看得出有下功夫補強弱點。每次看他滿場飛奔,用匪夷所思的動作撲救險球,視覺上確實很熱血,但也擔心他的身體能承受多久這樣的耗損。

黎昕陽在世青賽的表現,附上一段日本媒體的觀察:「身材瘦小,但引拍速度很快,兼備高質量的下旋發球和準確的接發球。最重要的是出手果斷、絕不猶豫,線路明確且高質量的兩面進攻,連場邊觀戰的中國選手都十分讚嘆。」

 


 

 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SvDtKe_1LTY&list=PL7mDcpZ4nKGkC2fFApplHArULVdTClOwY

 

2019年的世界桌球錦標賽將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行。日本桌協將為此舉辦兩階段的選拔賽,其中第一次選拔賽的結果已經出爐,男子選手的排名如下:

 

1 吉村和弘

2 平野友樹

3 宇田幸矢

4 松平賢二

5 戶上隼輔

6 有延大夢

7 森薗政崇

8 吉田雅己

9 吉村真晴

10 田中佑汰

11 木造勇人

12 三部航平

13 高見真己

14 及川瑞基

15 松山祐季

16 松平健太

17 上田仁

18 松島輝空

19 金光宏暢

20 谷垣佑真

 

 

根據日本桌協公佈的選考基準,張本智和今年獲得日本公開賽和總決賽男單冠軍,應該已經取得代表隊資格了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hilip2033 的頭像
    philip2033

    閒人小筑

    philip20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