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「阿伯,你好,我是XX部的實習生,來看看您的情況,請不用緊張。」雖然明知插著氣切管的病人不會回答我,還是要打個招呼。老伯眉頭微蹙,雙眼半開半閉,不知是醒是睡,但他眼眶旁的一道道淚痕卻引起我的注意,前幾天還沒見過這種情形。
老伯住進呼吸照護病房已經一個多月,情況一直沒有太大變化,病歷寫來寫去總不離「躁動,咳甚,痰黃稠」三大症狀,老伯的妻子天天來看他,每看一次就哭一次,很心疼她丈夫的處境。在值班護士眼中,老伯似乎屬於「不乖」的病人,三不五時就躁動,還會動手扯管子,最後的結果就是鎮靜劑伺候,住院至今已不知打過多少了。昨天帶主治醫師來替老伯針灸,正要扎腳上的穴道時,老伯冷不防把一隻腳抬起來,顯然不願配合,還得勞動其他人壓腳,好不容易才扎完。
不過,躁動是否也代表某種信息??因為有口難言,老伯才想用其它方式想引起旁人注意,我猜,老伯是不想住在這裡吧,可惜他的躁動沒有獲得預期的重視,得到的反而是一針針的鎮靜劑,所以他才流下無奈的淚水。
又過了一個禮拜,從同學口中得知,老伯已過世。
我們是在照護病人,還是照護病人身上的管子?病人若不願意住院,究竟是順從他的意思,還是繼續把他擺在那裡?得知老伯死訊後的幾天,這幾個問號一直在腦中揮之不去......
全站熱搜